首页 > 在线课堂 > 专家文稿 > 种植技术 > 粮食 正文

优质肉牛杂交改良技术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21-05-26 

  李聚才 副研究员   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
  2008.4.16
  目   录
  第一章肉牛养殖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我国肉用黄牛改良
  第三章良种肉牛品种
  第一节 国外优良肉牛品种
  第二节国内优良黄牛品种
  第四章人工授精发展简史
  第五章母牛的生殖生理
  第一节母牛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母牛发情的周期和规律
  第三节母牛的发情鉴定
  第四节影响发情的因素
  第六章人工授精技术
  第一节人工授精
  第二节妊娠诊断
  第三节妊娠母畜的护理
  第七章提高母牛受胎率的措施

  第一章肉牛养殖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加之全球人口的过快增长,国际市场对肉类食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由于肉牛的饲养管理较为粗放、所需饲料成本等较低、获利空间大等因素,使得肉牛生产迅速发展。2005年世界牛肉的产量为6340万吨,比1975年(45120万吨)、1985年(5128万吨)和1995年(5703万吨)分别增长40%、24%和11%。2005年牛肉产量排名前10位国家为美国(1131万吨)、巴西(777万吨)、中国(716万吨)、阿根廷(302万吨)、印度(289万吨)、澳大利亚(216万吨)、俄联邦(192万吨)、墨西哥(154万吨)、加拿大(153万吨)和法国(153万吨)。据 FAO最新报告2007年全球牛肉的产量为6709万吨,比2005年增长5.82%。2005年世界肉牛的平均胴体重为196.99㎏,发达国家平均为261.28㎏,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62.40㎏,低收入国家平均为128.81㎏。2005年肉牛平均胴体重排名前10位国家为日本(406.18㎏)、以色列(382.65㎏)、韩国(352.94)、美国(339.41)、加拿大(332.61㎏)、英国(316.53㎏)、爱尔兰(312.89㎏)、芬兰(292.91㎏)、新加坡(291.14)和奥地利(276.44㎏)。
  一、国外肉牛业发展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带动了肉牛饲养业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的发展,其特点如下。
  1、肉牛品种趋向大型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消费者对牛肉质量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除少数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地区外,多数国家的人们喜食瘦肉多、脂肪少的牛肉。他们不仅从牛肉的价格上加以调整,而且多数国家正从原来饲养体型小、早熟、易肥的英国肉牛品种转向欧洲的大型肉牛品种,如法国的夏洛来、利木赞和意大利的皮埃蒙特等,因为这些牛种体型大、增重快、瘦肉多、脂肪少、优质、高档肉比例大、饲料报酬高,故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2、肉牛生产向集约化、工厂化方向发展
  国外肉牛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大的饲养场可以养到30~50万头。肉牛生产从饲料的加工配送、清粪、饮水到疫病的诊断全面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和科学化。把动物育种、营养、生产、机械、电子学科的最新成果集成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肉牛生产惊人的经济效益。
  3、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肉牛生产水平
  近年来在国际肉牛业生产中,广泛采用轮回杂交、“终端”公牛杂交、轮回杂交与“终端”公牛杂交相结合的三种杂交方法。充分利用杂交优势,提高肉牛的产肉性能,扩大肉牛来源。据报道,二元杂交可使犊牛出生重提高15%,三元杂交提高19%,二元轮回与“终端”公牛杂交相结合提高21%,三元轮回与“终端”公牛杂交相结合提高24%。这三种杂交方法可使犊牛的出生重提高15%~24%。
  4、充分利用青贮饲料和农副产品进行育肥
  肉牛在利用粗饲料的比例上仅次于绵羊和山羊占82.8%。国外在肉牛饲养中,精料主要用在育肥期和繁殖母牛的分娩前后,架子牛主要靠放牧或喂以粗饲料,但其粗饲料大部分是优质人工牧草。为了生产优质粗饲料,英国用59%的耕地栽培苜蓿、黑麦草和三叶草,美国用20%的耕地、法国用9.5%的耕地种植人工牧草。国外对秸秆的加工利用也做了大量研究,利用氨化、碱化秸秆饲养的肉牛在英国、挪威等国家也有一定规模。
  5、利用奶牛群发展肉牛生产
  欧共体国家生产的牛肉有45%来自奶牛,美国是肉牛业最发达的国家,仍有30%的牛肉来自奶牛。日本肉牛饲养量比奶牛多,但所产牛肉55%来自奶牛群。利用奶牛群发展牛肉,一方面是利用奶牛群生产的奶公牛犊进行育肥。过去奶公牛犊多用来生产小牛肉。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经济效益的比较,目前小牛肉生产有所下降,大部分奶公牛犊被用来育肥生产牛肉。另一方面是发展奶肉兼用品种来生产牛肉,欧洲国家多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牛肉生产。
  三、我国肉牛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肉牛业的发展上,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受农业生产技术及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养牛仅局限于役用,曾一度牛被政府列为禁宰牲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加快,农业连年丰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传统食物结构的改变,牛作为役畜的作用日趋下降,逐渐向肉用方向转变,加快了肉牛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牛肉出口量的不断扩大,促使了一些肉牛场的迅速崛起。使肉牛业的发展呈上升趋势。
  2005年我国牛的年末存栏量为1.38亿头,占世界牛存栏总量14.7亿头的9.5%,出栏屠宰5390万头;我国牛肉产量为716万吨,占世界牛肉总产量的11.29%,在全世界排名仅次于美国和巴西位居第三。但我国每头出栏牛的平均胴体重132.80㎏,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4%和发达国家的50.83%。另一方面,2005年中国人均牛肉占有量仅有4.8公斤,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我国的肉牛业起步较晚,肉牛生产水平还很低,就目前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肉牛业地域分布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肉牛生产从牧区向农区的转移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全国牛肉产量的70%来自于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这正是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兴起和发展的结果。从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的专家们认为,在中国肉牛的主产区——农区,有大量的秸秆资源有待利用。且已形成了“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规模育肥场集中育肥为辅”的肉牛饲养模式。据调查,农户个体饲养的效益比较好,每头牛可以有300~500元的利润。
  从整个发展情况来看,是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肉牛的饲养呈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像过去,肉牛育肥都是短期快速育肥,现在不但有短期快速育肥,还有中长期育肥,另有幼龄牛的直线育肥等多种形式并存。因此,中国肉牛业发展战略需从“资源开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由过去的“重存栏轻质量”向“提质扩量增效”方向转变。
  近年来,中国牛肉产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但是,肉牛生产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繁育体系不健全,杂交改良盲目性大;繁殖率低,供种能力差;日粮配合不完善,饲料转化率低;母牛不孕、代谢病及寄生虫病严重;牛肉排酸期长,嫩度品质差;保鲜技术落后等等。为此,中国每年要花几千万美元进口优质牛肉。由此可见,提高牛肉质量是中国肉牛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宁夏肉牛业的发展现状
  宁夏把养牛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常抓不懈。“十五”期间,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建设机遇,特别是通过组织实施《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科技服务为先导,以项目带动促发展,采取高效养殖技术,建立暖棚养牛科技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养牛业,不断扩大养牛数量,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强化服务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养牛品种质量。通过项目带动和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我区的养牛业正朝着科学化饲养,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截止2005年底,全区肉牛的饲养量达112.8万头,出栏37.5万头,存栏75.3万头,其中,良种及改良牛站40%。出栏牛头均胴体重138.4㎏(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牛肉总产量达5.19万吨。宁南山区肉牛主产区肉牛肉牛饲养量73万头,存栏52万头,分别占全区的64.7%和69.1%。其中,固原市(四县一区)牛饲养量52.14万头,存栏牛36.04万头,适龄母牛存栏19.29万头;繁殖成活牛犊11.46万头,其中繁殖成活良种犊牛8.02万头??义而言,是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或种群间的交配。杂交可以用来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对原有品种进行改良或创造杂交优势。杂交所产生的后代称为杂种。不同品种间的杂交称为品种间杂交;不同种间杂交称为种间杂交或远缘杂交。许多肉牛品种是在杂交基础上培育成功的。生产实践证明,利用外国优秀肉牛品种改良本地黄牛品种,比在黄牛品种内选择的收效要快得多。据国外研究报道,通过品种间杂交,可使杂交后代生长加快,?左右。
  肉用牛杂交改良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牛的生产能力和提高养殖肉牛的经济效益。我国要大量地引进外来肉用品种牛是不现实的,一方面资金上缺口大,另一方面是引进的肉用品种与我国的饲料资源特点不相符。我国人多地少,粮食较紧张,因此合理地利用我国现有的肉用牛、肉役兼用牛、乳肉兼用牛和本地黄牛,用杂交改良的方法,育成能饲喂少精料多粗料的优质杂交牛,这是解决粮食紧张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我国本地的品种中,除少数产肉性能较好外,大部分产肉性能较差。但是本地牛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并耐粗,肉质也好,这就为肉用牛的改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杂种肉牛的四点优势
  1、体型大 不少地区的黄牛体型偏小,并且后躯发育较差,不利于产肉。本地黄牛经过改良,杂种牛的体型一般比本地黄牛增大30%左右,体躯增长,胸部宽深,后躯较丰满,尻部宽平,后躯尖斜的缺点能基本得到改进。
  2、长得快  本地黄牛最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生长速度慢,成年体重小。经过杂交改良,其杂种后代作为肉用牛饲养,在20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长到350~400千克。据山东省的资料,在饲养条件优越的平原地区,本地公牛周岁体重仅有200~250千克,而杂种牛(利木赞或西门塔尔杂种)的同龄体重可达到300~350千克,杂种牛比本地牛提高了40%~45%。
  3、出肉率高 经过育肥的杂交牛,屠宰率一般能达到55%,一些牛甚至接近60%。山东省的一项育肥试验表明,杂种牛的屠宰率为58%,比本地牛提高了3%~8%。一般来说,杂种牛与本地牛相比,能多产肉10%~15%。
  4、经济效益好  杂种牛生长快,出栏上市早,同样条件下杂种牛的出栏时间比本地牛几乎缩短了一半。杂种牛成年体重大,能达到外贸出口标准;杂种牛还能生产出供出口和高级饭店用的高档牛肉,从而卖出高于本地牛数倍的好价钱。杂种牛的饲养期短,从而使饲料转化效率提高,肉乳兼用杂种牛更是如此,这使得饲养成本降低。
  二、我国肉用黄牛改良方向
  根据农牧渔业部1986年10月在全国黄牛、水牛改良工作会议基础上,制订了《全国牛的品种区域规定》,对有关黄牛的改良方向作了如下规定:①大中城市和新的经济区,人口密集,对鲜奶的需要量大,其郊区的荷斯坦牛及黄牛,应选用北美型的荷斯坦牛进行提高与改良,培育高产奶牛。②优质草原区及商品粮基地县,有丰富的草料资源,是我国的乳制品生产基地。其黄牛的改良方向应以乳肉为主,乳肉兼用,可选用欧洲型荷斯坦牛、西门塔尔牛等品种改良,部分地区视需要与可能也可以向肉用方向改良。③半农半牧区、山区和丘陵区,以生产加工奶和肉为主。应主要用西门塔尔牛进行改良,部分地方也可用欧洲型荷斯坦牛及其他肉牛改良。④牧区,多数自然条件较差,三河牛、草原红牛、新疆褐牛等品种要继续选育提高,并视需要与条件,可用上述品种或西门塔尔牛改良当地黄牛,发展乳、肉兼用型牛;亦可用夏洛来牛、利木赞牛进行改良,发展肉用型牛。⑤地方良种黄牛产区,应以开发促保种,优良品系的利用与杂交利用相结合,根据当地人民与市场对乳肉的不同需要,可分别选用利木赞牛、丹麦红牛、短角牛等品种进行杂交改良。
  关于纯种基因的保存,可采用在中心产区建立核心群(村)的方法。随着纯种的不断选育提高,血统、系谱更加清楚,也可用冻精或冻胚进行基因保存。
  三、杂交改良方案探索
  1、父本牛的选择:以提高体尺、体重和改善体型外貌为主的改良,可选用西门塔尔牛和黑白花牛等品种;以提高增重速度和肉品质为主的改良,可选用夏洛来牛、海福特牛、利木赞牛和短角牛等品种。
  2、杂交改良方法:
  ①导入杂交 中国良种黄牛在外貌上普遍存在尻部尖斜、股部肌肉欠充实、乳房发育较差等缺陷。为了迅速改进这些缺陷,进一步提高其产肉性能,各品种育种组织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和育种方向引用适当的外国品种对本品种进行导入杂交,均取得初步成效。
  ②级进杂交 在我国很早就用级进杂交的方法来改进黄牛其杂交效果也很明显。在对黄牛的肉改方面,根据全国20省(自治区)122个商品牛基地县对西杂、短杂、利杂、夏杂等不同杂交组合平均产肉量统计:一代(195头)为133.4千克,二代(82头)为170.9千克,三代(46头)为170.1千千克,比本地牛(154头)平均产肉量106.6千克,分别增长25%、60%、60%。肉用杂交牛一代(25头)平均产肉量135.6千克,比本地牛增长22.4%。
  ③育成杂交 周内外许多培育的新品种,都是采用这种方法育成的。据资料显示:近30年来,世界上育成的新品种,几乎都是采用此法培育成功的,在牛的24个新品种中,差不多全是肉牛品种。我国培育的第一个乳肉兼用品种三河牛,就是用蒙古牛和许多外来品种经过半个多世纪杂交选育而成的;另外两个乳肉兼用品种中国草原红牛、新疆褐牛,也是采用育成杂交的方法,分别引用乳肉兼用型的短角牛和瑞士褐牛及含有瑞士褐牛血统的阿拉托乌牛,对?固定,经精心选育而成功的。
  ④经济杂交 多用于生ng>四、杂交改良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国内多年杂交实践的经验,为以后取得>1、为小型母牛选择种公牛时,公牛品种??较方法是,两品种的成年牛活重平均差异,公iv>
  2、大型品种公牛与中小型品种母牛杂交时,不应选择初配母牛,而选配经产母牛,以降低难产率。
  3、防止改良品种公牛中同一头牛的冷冻精液在一个地区使用过久(3~4年以上),以免盲目近交。
  4、??(场)内,严禁引入外品种牛同当地牛杂交。
  5、??水平要改善。用传统养役牛的办法来饲养改良牛是一种错误的经营理念,并不能证明杂交配合不好。良种要用良法养,这是取得良好的改良效1pt">6、我国本地黄牛品种中,有的总头数很少,假如导入外血,或与外品种牛杂交,应慎重从事,最多不要用超过成年母牛v>
  7、对改良起步较早的省、区,应有计??的商品肉牛,对一些级进杂交牛群,应适时横交固定,尽快培育出适合当地自然经济条件的肉牛。
  第三章 良种肉牛品种介绍
  第一节 国外优良肉牛品种
  一、       夏洛来
  1、原产地及分布
  原产于法国中西部到东南部的夏洛来省和涅夫勒地区,是举世闻名的大型肉牛品种。自育成以来就以其生长快、肉量多、体型大、饲料转化率高而著名,受到国际市场的广泛欢迎。早巳输往世界许多国家进行纯繁,或在引人国参与新型肉牛育成、杂交改良。我国于1964年开始引入,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作为父系参与本地肉牛杂交改良或进行纯繁。宁夏于1996年引进胚胎移植并建立纯繁种群。
  2、外貌特征
  该牛最明显的外貌特征:被毛为白色或乳白色,皮肤常有色斑;全身肌肉特别发达;骨骼结实,四肢强壮。夏洛来牛头小而宽,角圆而较长,并向前方伸展,角质蜡黄、颈粗短,胸宽深,肋骨方圆,背宽肉厚,体躯呈圆筒状,肌肉丰满,后臀肌肉很发达,并向后和侧面突出呈“双肌”现象。成年体尺体重见表1
  表1 夏洛来牛成年体尺体重
  性别 体重(㎏) 体高(㎝) 体斜长(㎝) 胸围(㎝) 管围(㎝)
  ♂ 1100~1200 142 180 277 26.5
  ♀ 700~800 132 165 203 21.6

  3、生产性能
  该牛最显著特点是:生长速度快,瘦肉产量高。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6月龄公犊可达250千克,母犊210千克。日增重可达1400克。在加拿大,良好饲养条件下公牛周岁可达511千克。该牛作为专门化大型肉用牛,产肉性能好,屠宰率一般为60%~70%,胴体瘦肉率为80%~85%。16月龄的育肥母牛胴体重达418千克,屠宰率66.3%。夏洛来母牛泌乳量较高,一个泌乳期可产奶2000千克,乳脂率为4.0%~4.7%,但该牛纯种繁殖时难产率较高(13.7%)。
  4、与我国黄牛杂交效果
  我国在1964年和1974年,先后两次直接由法国引进夏洛来牛,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南方部分地区,用该品种与我国本地牛杂交来改良黄牛,取得了明显效果。表现为夏杂后代体型明显改善、体格加大,增长速度加快,产肉性能好,杂种优势明显。能放牧但山区放牧性能欠佳。
  二、       利木赞
  1、原产地及分布
  原产于法国中部的利木赞高原,并因此得名。在法国,其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数量仅次于夏洛来牛,属于专门化的大型肉牛品种。育成后于20世纪70年代初,输入欧美各国,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该牛分布,作为杂交父系。我国于1974年从法国引入,主要分布于北方,用以改良黄牛。宁夏于1996年引进种牛活体和胚胎进行移植并建立纯繁种群。
  2、外貌特征
  该牛体型高大,骨骼比夏洛来略细。毛色为红色或黄红色,口、鼻、眼周围、四肢内侧及尾帚毛色较浅。公牛角粗短,向两侧伸展;母牛角细向前弯曲。角基为白色,蹄为红褐色。头短、额宽,胸部宽深,体躯较长,肋骨开张良好,背腰平直,后躯肌肉丰满,尻不较平,四肢粗短。成年体尺体重见表2。

  表2 利木赞牛成年体尺体重
  性别 体重(㎏) 体高(㎝) 体斜长(㎝) 胸围(㎝) 管围(㎝)
  ♂
  ♀ 1100
  600 140
  130 172
  157 237
  192 25
  20

  3、生产性能
  该牛生长发育快,早熟,产肉性能高,胴体质量好,眼肌面积大,前后肢肌肉丰满,出肉率高,在肉牛市场上很有竞争力。集约饲养条件下,哺乳期平均日增重为0.86~1.0千克,犊牛断奶后生长很快,8月龄小牛就可生产出具有大理石纹的牛肉,搜肉率高达80%~85%。10月龄体重即达408千克,周岁时体重可达480千克左右,一般屠宰率为63%~71%。因此,该牛是法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生产牛肉的主要品种。该牛适应性性强,饲料利用率高。但山区放牧性能欠佳。
  4、改良效果
  我国于1974年和1993年从法国引入利木赞牛,主要??地黄牛。利杂牛体型明显改善,在良好饲养条件下??,改良效果显著。在宁夏南部山区肉牛改良的首选三、安格斯
  1、原产地及分布
  原产于英国的阿伯丁、安格斯和金卡丁等郡,并因地得名。属于古老的小型肉牛品种。目前世indent: 21pt">2、外貌特征
  安格斯牛以??牛。该牛体躯低、结实、头小而方,额宽,体躯宽深,呈圆筒形,四肢短而直,前后档较宽,全身肌肉丰满,具有现代肉牛的典?克,母牛500--600千克,犊牛平均初生重25-32千克,成年体高公母牛分别为130.8厘米和118.9厘米。
  3、生产性能
  安格斯牛具??种中的典型品种之一。表现早熟,胴体品质高,出肉多。屠宰率一般为60%一65%,哺乳期日增重900-1000克。育肥期日增重(1.5岁以内)平均0.7-0.9千克。肌肉大理石纹很好。该牛适应性强,耐寒抗病。缺点是母牛稍具神经质。
  四、短角牛
  1、原产地与分布:
  短角牛原产于英格兰的诺桑伯、德拉姆、约克和林肯等郡;因该品种牛是由当地土种长角牛经改良而米,角较短小,故取其n>16世纪末17世纪初,最初只强调育肥,到本世纪初,经培育的短角牛已是世界闻名的肉牛良种了。1950年,随着世界奶牛业的发展,短角牛中一部分又??种类型:即肉用短角牛和乳肉兼用型短角牛。
  2、外貌特征:
  (1)肉用短角牛   肉用短角牛被毛以红色为主,有白色和红白交杂的沙毛个体,部分??;皮肢细致柔软。该牛体型为典型肉用牛体型??广、丰满,股部宽而多肉。体躯各部位结??蜡黄色或白色,角尖部力黑色,颈部被毛较长且多卷曲,额顶部有丛生的被毛。该牛活重:成年公牛平均900~1200千克,母牛600~700千克左右;公、母牛体高分别为136厘米和128厘米左右。
  (2)兼用型短角牛 基本上与肉用短角牛一致,不同的是其乳用特征较为明显,乳房发达,后躯较好,整个体格电较大。
  3、生产性能
  (1)肉用短角牛   早熟性好,肉用性能突出,利用粗饲料能力强,增重快,产肉多,肉质细嫩。17月龄活重可达500千克,屠宰率为65%以上。大理石纹好,但脂肪沉积不够理想。 
  (2)兼用型短角牛 泌乳量平均为3000~4000千克;乳脂率3.5%~3.7%,在我国吉林省通榆县繁育了约40年的短角牛,第一泌乳期泌乳平均2537.1千克;以后各泌乳期泌乳量平均为2826~3819千克。其肉用性能与肉用短角牛相似。
  4、与我国黄牛杂效果
  短角牛是世界上分布很广泛的品种。我国自1920年前后到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引入,在东北、内蒙古等地改良当地黄牛,普遍反映杂种牛毛色紫红、体型改善、体格加大、产乳量提高,杂种优势明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育成的乳肉兼用型新品种——草原红牛,就是用乳用短角牛与吉林、河北和内蒙古等地的黄牛杂交选育而成。其乳肉性能都取得全面提高,表现出了很好的杂交改良效果。
  五、海福特牛
  1、原产地及分布
  原产于英格兰西部的海福特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小型早熟肉牛品种,现分布于世界上许多国家。
  2、外貌特征
  具有典型的肉用牛体型,分为有角和无角两种。颈粗短,休躯肌肉丰满,呈圆筒状,背腰宽平,臀部宽厚,肌肉发达,四肢短粗,侧望体躯呈矩形。全身被毛除头、颈垂、腹下、四肢下部以及尾尖为白色外,其余均为红色,皮肤为橙黄色,角为蜡黄色或白色。
  3、生产性能
  该牛体重:成年母牛平均520~620千克,公牛900~1100千克;犊牛初生重28~34千克。该牛7~18月龄的平均日增重为0.8-1.3千克;良好饲养条件下,7~12月龄平均日增重可达1.4千克以上。屠宰率一般为60%~65%,18月龄公牛活重可达500千克以上。该品种牛适应性好,在干旱高原牧场冬季严寒(-48℃~50℃)的条件下,或夏季酷暑(38℃~40℃)条件下,都可以放牧饲养和正常生活繁殖,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
  六、西门塔尔
  1、原产地及分布
  原产于瑞士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主要分布于西门塔尔平原和萨能平原。在法、德、奥等国边邻地区也有分布。现已遍布许多国家,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乳、肉、役兼用品种。西门塔尔牛占瑞士全国牛只的50%、奥地利占63%、前西德占39%。我国于1959年起引入,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历经45年于1992育成并正式命明为“中国西门塔尔牛”。
  2、外貌特征
  该牛毛色为黄白花或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为白色,皮肢为粉红色。体型大,骨骼粗壮结实,体躯长,呈圆筒状,肌肉丰满。头较长,额面宽;角较细而向外上方弯曲,尖端稍向上。颈长中等;前躯较后躯发育好,胸深,背长腰平宽直,尻部宽长而平直,四肢结实,大腿肌肉发达;乳房发育好,成年公牛体重乎均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
  3、生产性能
  该牛乳、肉用性能均较好,平均产奶量为4070千克,乳脂率3.9%。在欧洲良种登记牛中,年产奶4540千克者约占20%。该牛生长速度较快,乎均日??种相近。胴体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匀,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可达65%左右。
  4、与我国黄牛杂交的效果
  我国自20世纪初就开始引入西门塔尔余万头。西门塔尔牛改良各地的黄牛,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在产奶性能上,从全国商品牛基地县的统计资料来看,207天的泌乳量,西杂一代为1818千克,西杂二代为2121.5 千克-indent: 21.1pt">七>

  1、原产地与分布
  原产于丹麦的默恩、西兰及洛兰等岛屿。属乳肉兼用品种。 1841-1863年间用安格勒牛(Angler)和乳用短角与当地的北斯勒准西牛杂交改良的基础上,经多年选育,于1878年育成,1885年出版良种登记册。
  2、体型外貌
  体型大,体躯长而深,胸部向前突出,有明显的垂皮,背长稍凹,腹部容积大,乳房发或深红色,部分牛只腹部和乳房部有白斑,鼻镜为瓦灰色。公牛一般毛色较深。成年公牛体高148厘米,体重1000-1300千克;成年母牛体高132厘米,体重650千克。犊牛初生重为40千克左右
  3、生产性能
  在我国饲养条件下,305天产奶量5400千克,乳脂率4.21%,最高个体达7000千克。丹麦红牛肉用性能亦好,屠平均日增重达1010克,屠宰率为57%。?杂交的效果
  我国于1984年首次引入30多头丹麦红牛,分别饲养于吉林省畜牧兽医研究??牛和复州牛,杂一代普遍表现适应性强、耐粗??乳房发育好,产奶量高,深受群众欢迎。交改良福建闽南黄牛,同样取得上述明显的改良效果。
  八、皮埃蒙特牛
  1、原产地及分布
  原产于意大利北部的皮埃蒙特地区而得名,是古老的牛种,属于欧洲原牛与短角瘤牛的混血型,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记载。该牛原为伇用牛,后来向乳肉方向选育。在20世纪初,曾引进夏洛来牛杂交而含“双肌”基因。20世纪6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对牛肉需要量日益增加,激发了欧洲大陆国家对原有牛种的选育。并在选育中注重其早熟性、肌肉丰满度和肉品质性状,同时注意选择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胴体特征、顺产性及受孕能力和产奶量。1934年成立品种协会,1958年建立良种登记薄,1985年种牛测定站建成,1991年开始系统地公布后裔测定结果。现有20多个国家成功地繁殖了该品种。
  1.    外貌特征
  被毛为浅灰色或白色,鼻镜、眼圈、阴部、尾刷及四肢下部为黑色。公牛在性成熟时颈部被毛黑色较重,皮肤为灰色或浅红色,在头、劲、肩、四肢,或体侧等部位有集中较多的黑色素。母牛皮肤为白色或浅红色,有时也表现为暗灰色或暗红色。犊牛刚出生时为白色或浅灰色。体格中等,体驱较长,胸部宽阔,胸、腰、尻部及大腿肌肉发达,“双肌”特征明显。角型为平出微前弯,角尖呈黑色。成年牛体重体尺指标见表3,
  表3 皮埃蒙特牛成年text 1pt solid; padding-right: 5.4pt; border-top: windowtext 1pt solid; padding-left: 5.4pt; padding-bottom: 0cm; border-left: #ece9d8; width: 72pt; padding-top: 0cm; border-bottom: windowtext 1pt solid;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width="96">
  体斜长(㎝) 胸围(㎝) 管围(㎝)
  ♂
  ♀ 850~1000
  500~600 143
  130 178
  159 227
  187 22
  18

  2.    生产性能
  该牛肉用性能突出,泌乳性能较好。初生重:公犊42~45㎏,母犊39~42㎏,120d日增重为1300~1500g。育成公牛15~18月龄适宰体重550~600㎏,屠宰率为67%~70%,净肉率为60%,搜肉率为82.4%,属于高瘦肉率牛品种。胴体中骨骼比例少肉骨比(16~18):1,脂肪含量低,其胆固醇含量也低,肉质优良、细嫩,眼肌面积大(胴体重为329.6㎏时,眼肌面积为98.3㎝2),适于生产高档牛排,其牛排肉中的脂肪一极细的散点分布在肌肉纤维之中。因此,比较适合国际牛肉消费市场的需求,在世界上传播较快。泌乳期平均产奶量为3500㎏,乳脂率4.17%。期产奶量虽比乳肉兼用的西门达尔牛低1268㎏,但比利木赞牛高1900㎏,比夏洛来牛高1500㎏。

  第二节 国内优良黄牛品种
  一、秦川牛
  1、产地与分布:
  秦川牛为中国地方良种,是中国体格高大的役用牛种之一。产于陕西省关中地区,因“八百里秦川”而得名,以渭南、临潼、蒲城、富平、大荔、咸阳、兴平、乾县、礼泉、泾阳、三?区,还分布于渭北高原地区。
  2、外貌特征:
  秦川牛属较大型的役肉兼用品种。体格较高大,骨骼粗壮,肌肉丰满,体质强健。头部??直宽长,长短适中,结合良好。荐骨部稍隆起,后躯发育稍差。四肢粗壮结实,两前肢相距较宽,蹄叉紧。公牛头较大,颈短粗,垂皮发达,鬐甲高而宽;母牛头清秀,颈厚薄适中,鬐甲??角14.8厘米,母牛角长10厘米.毛色为紫红、红、黄色三种。鼻镜肉红色约占63.8%,亦有黑色、灰色和黑斑点的,约占32.2%。角呈肉色,蹄壳分红、黑和21pt">3、生产性能:
  秦川母牛常年发情。在中等饲养水平下,初情期为9.3月39.4小时。妊娠期285天,产后第一次发情约53天。秦川公牛一般12月龄性成熟,2岁左右开始配种。秦川牛是优秀的地方良种,是理想的杂交配套品种。经肥育的18月龄牛的平均屠宰率为58.3%,净肉率为50.5%。肉细嫩多汁,大理石纹明显。泌乳期为7个月,泌乳量715.8+261.0千克。鲜乳成分为:乳脂率4.70+1.18%,乳蛋4.00+0.78%,乳糖率6.55%,干物质率16.05+2.58%。公牛最大挽力为475.9+106.7千克,占体重的71.7%
  二、南阳牛
  1、产地nbsp; 产于河南省南阳市行河和唐河流域的平原地区。 是中国地方良种 ,在中国黄牛中体格最高大。
  2、体型外貌:
  该牛属??紧凑,体质结实,皮薄毛细,鼻镜宽,口大方??。公牛头部雄壮,额微凹,脸细长,颈短发育良好。毛色有黄、红、草白三种,面部、腹下和四肢下部毛色浅。鼻镜多为肉红色,部分南xt-indent: 17.95pt">3、生产性能:
  经强度肥育的阉牛体重达510千克时宰杀,屠宰率达64.5%,净肉率56.8%,眼肌面积95.3平方厘米。肉质细嫩,颜色挽车速度每1.1~1.4米,载重1000~1500千克时能日行30~40千米,是著名??平下,初情期在8~12月龄。初配年龄一般掌握在2岁。发情周期17~25天,平??后初次发情约需77天。
  三、鲁西牛
  1、产地与分布:
  该牛主要产于山东省西南部的菏泽和济宁两地区,北自黄河,南至黄河故道,东至运河两岸的三角地带。分布于菏泽地区的郓城、鄄城、菏泽、巨野、梁山和济宁地区的嘉祥、金乡、济宁、汶上等县、市。聊城、泰安以及山东的东北部也有分布。80年代初有40万头,现已发展到100佘万头。
  2、体型外貌:
  该牛体躯结构匀称,细致紧凑,为役肉兼用。公牛多为平角龙门角,母牛以龙门角为主。垂皮发达。公牛肩峰高而宽厚。胸深而宽,后躯发育差,尻部肌肉不够丰满,体躯明显地呈前高后低的前胜体型。母牛鬐甲低平,后躯发育较好,背腰短而平直,尻部稍倾斜。关节干燥,筋腱明显。前肢呈正肢势,后肢弯曲度小,飞节间距离小。蹄质致密但硬度较差。尾细而长,尾毛常扭成纺钎状。被毛从浅黄到棕红色,以黄色为最多,一般前躯毛色较后躯深,公牛毛色较母牛的深。多数牛的眼圈、口轮、腹下和四肢内侧毛色浅淡。俗称“三粉特征”。 鼻镜多为淡肉色,部分牛鼻镜有黑斑或黑点。角色蜡黄或琥珀色。
  3、生产性能:
  据屠宰测定的结果,18月龄的阉牛平均屠宰率57.2%净肉率49.0%,骨肉比1:6.0脂肉比1:4.23,眼肌面积89.1平方厘米。成年牛平均屠宰率58.1%,净肉率为50.7%,骨肉比1:6.9,脂肉比1:37,眼肥面积94.2平方厘米。肌纤维细,肉质良好,脂肪分布均匀,大理石状花纹明显。
  4、繁殖性能:
  母牛性成熟早,有的8月龄即能受胎。一般10-12月龄开始发情,发情周期平均22天,范围16-35天;发情持续期2-3天。妊娠期平均285天,范围270-310天。产后第一次发情平均为35天,范围22-79天。
  四、晋南牛
  1、产地及分布:
  产于汾河下游晋南盆地,山西省运城地区,万荣、临猗、河津、稷山等县市的牛比较有名。该区气候温和,作物种类多,饲草饲料丰富,当地有传统种植苜蓿的习惯,给优良的黄牛品种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2、体型外貌:
  毛色以红色为主,部分为黄红色。晋南牛体躯高大结实,具有役肉兼用的体型外貌;公牛头短额宽,眼大有神,粉红鼻镜,顺风角;颈粗而短,垂皮发达;背腰平直,长宽中等;尻部长度适中,而腰角突出而宽,臀端较窄;前肢端正,后肢弯度大,后裆窄;蹄圆而大,蹄壁高,呈粉红色,致密。公牛平均体高138.66厘米,体长157.4厘米,胸围206.30厘米,管围20.20厘米,体重607.4千克;母牛平均体高117.40厘米,体长135.20厘米,胸围164.44厘米,管围15.60厘米,体重339.4千克。
  3、生产性能:
  在1975、1978、1980年三年中进行的不同年龄成年阉牛育肥试验表明:该牛的屠宰率为55.01%,净肉率为44.7%,骨肉比为1:5.64,脂肉比为1:7.92,瘦肉率最高可达61%,育肥期日增重可达926克,每千克增重消耗5.89个饲料单位,可消化粗蛋白611.5克。
  五、延边牛
  1、产地与分布:
  产于东北三省东部的狭长地带。延边牛是朝鲜牛与本地牛长期杂交的结果,也混有蒙古牛的血液。 延边牛体质结实,抗寒性能良好,适宜于林间放牧,是北方水稻田的重要耕畜,是寒温带的优良品种
  属役肉兼用品种。胸部深宽,骨骼坚实,被毛长而密,皮厚而有弹力。公牛额宽,头方正,角基粗大,多向后方伸展,成一字形或倒八字角,颈厚而隆起,肌肉发达。母牛头大小适中,角细而长,多为龙门角。毛色多呈浓淡有同的黄?他占2.2%.鼻镜一般呈淡褐色,带有黑点。延边牛耐寒,在—26℃时牛吸才出现明显不安,但能保持正常食欲和反刍?能:
  该牛自18月龄育肥6个月,日增重为813克,胴体重265.8千古,??母牛初情期为8-9月龄,性成熟期平均为13月龄;公牛平均为14月龄。母牛发情周期平均为20.5天,发情持续期12-36小时,平均20小时。母牛终年发情,7-8月份为旺季。常规初配时间为20-24月龄 。
  第四章人工授精发展简-indent: 21pt">人工授精是利用器械采集雄性动物的精液。经检查检验和处理后,再用器械将精液输入到发情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以代替自然交配而繁殖后代的一种技术。

  一、国外人工授精发展史
  国外人工授精的发展经历下列三个阶段:
  1、试验阶段:1780年,意大利生理学家(Spallanzani),第一次成功地用狗进行了人工授精试验。此后,直到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才对马试验成功。然后又用于?的操作方法,并从试验阶段进入到实用阶段。
  2、实用阶段:在本勃发展成为繁殖改良家畜的重要手段。世界许多国家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已相当普及,尤其以乳牛的普及率最高,发展最快,技术水平较高。
  3、冷冻精液??冻保存方法成功后,人工授精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头以上。猪的人工授精在60年代以后发展较快,每年授精母猪头数达1000万头以上,绵羊人工授精每年授精母羊头数在7000万只以上。
  二、我国人工授精发展史
  我国的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1935年开始在马试验成功,到1951年以后,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人工授精得到了推广,首先马和绵羊人工授精在我国北方很多地区开展起来,现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已基本普及在育种工??年来,随着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和冷冻精液的使用,黄牛、水牛的人工授精也正在广大地区迅速推广应用。猪的人工授精自50年代在广西开展以来,发展不平div >三、宁夏固原市人工授精发展情况
  宁夏黄牛冷配改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示范推广,截止2005年底,冷配点由最初的2个发展到179个。先后引进秦川牛、日本短角、海福特、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来、皮尔蒙特、安格斯等国内外优良肉牛品种改良当地黄牛,冷配母牛由最初的25头发展到6.1万头。特别自2001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厅、农牧厅通过《农业种子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借助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百万亩人工种草、黄牛冷配改良、肉牛科技示范、退牧还草等工程建设项目,投放饲草加工机械、发放养殖业贴息贷款和暖棚补贴、增设黄牛冷配改良点、规范整顿牲畜市场、开展技术承包服务等措施,使草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促进了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固原市黄牛改良进展情况
  1978年~2005年,全市累计完成黄牛冷配改良37.56万头,繁殖成活改良犊牛28.17万头。按断奶后6月龄利木赞良种犊牛现行市场售价平均高出同月龄土种犊牛价格500元计算,实现农民饲养良种牛净收入14085万元,按2000元市场售价,实现农民饲养良种牛产值56340万元。通过冷配所产的改良牛,其生长速度、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土种牛,农民对黄牛冷配改良深受欢迎。







  优质肉牛杂交改良组合模式
  ①优质肉牛杂span>(适宜选择改良本地大、中型黄牛或杂种牛):
  西门塔sub>
  首选父本
  同步行快繁技术

  利木赞牛LM ♂ × ♀ F1&F2改良牛(公犊育肥)
  同步行快繁技 

  利木赞牛LM ♂ ×♀F2&F3改良tyle="text-indent: 125.05pt"> 终端父本
  同步进行杂交优势微卫星技术测评

  优质肉牛
  注:血统组成:优良品种≥87.5%(LM:6/8,SM:1/8),本地黄牛≤12.5%。本模式可定向“中国利木赞牛”或“六盘山

  ②优质肉牛杂交改良组合模式之二(适宜选择改良本地中、大型黄牛indent: 119.05pt">
  西门塔尔牛SM ♂ × ♀ 本地黄牛或改良牛F1
  首选父本
  快繁技术


  利木赞牛 LM ♂ × ♀ F1&F2改良牛(公犊育肥)
  快繁技术

  终端父本
  夏洛来牛CH ♂ × ♀F2&F3改良肉牛(公犊育肥)

  杂交优势测评

  优质肉牛
  注:血统组成:优良品??牛≤12.5%。
  ③优质肉牛杂交改良组合模式之三(改良本地中、小型黄牛或杂种牛,适宜放牧):

  安格斯牛 AG ♂ × ♀ 本地黄牛或改良牛F1
  首选父本
  快繁技术

  西门塔尔 SM ♂ × ♀ F1&F2改良牛(公犊育肥)
  快繁技术

  皮埃蒙特牛PM ♂ × ♀F2&F3改良肉牛(公犊育肥5.05pt"> 终端父本
  杂交优势测评

  优质肉牛
  注:血统组成:优良品种≥87.5%(PM:4/8, SM:2/8,AG:1/8),本地黄牛≤12.5%。
  以上②、③模式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拚弃对毛色观念的转变,向大型肉牛方向发展。
  第五章母牛的生殖生理
  第一节 母牛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
  母牛的生殖器官系统可以an> 内生殖器官
  外生殖器官
  生殖器官

  卵巢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尿生殖前庭
  阴唇
  阴蒂



  图5-1:母牛的生殖器官示意图(侧面)
  1、卵巢
  (1)、卵巢的形态和位置:
  成年母牛在未怀孕的情况下,卵巢为扁椭圆形,左右各一,附着在卵巢系膜上,经输卵管同子宫相连。卵巢平均长2~3厘米,宽1.5~2厘米,厚为1.0—1.5厘米。由于生殖周期的不同,卵巢的体积有很大的变化。发情时卵巢上出现卵泡,间情期卵巢上存在周期黄体,卵泡和黄体的存在都会使卵巢体积明显增大。
  初产牛及经产胎次少的母牛,卵巢均在耻骨前缘的前下方,有时甚至在骨盆腔内,但胎次较多的母牛,卵巢的位置可向前下方腹腔深部移动。

  图5-2:卵巢的构造模式
  (2)、卵巢的机能:
  ①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在卵巢皮质部有许多??级乱跑、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成熟卵泡破裂排出卵子,排卵后原卵泡处形成黄体。
  ②分泌雌激素和孕酮:卵泡内膜可分泌雌激素,当雌激素达一定量时,母牛即发情;排卵??时可抑制发情,从而维持妊娠。
  2、输卵管
  输卵管是连接卵巢和子宫的一条弯曲管道,由系膜包被,多呈弯曲状,长20~30厘米。输卵管靠近卵巢的一端,呈喇叭口状,称输卵管伞。
  (1)、输卵管的构造可分三段:
  ①壶腹部:在输卵管前1/3段较粗部,此部为受精地点。
  ②峡部:在输卵管后2/3较细部。
  ③漏斗部:为输卵管的末端,开口于腹腔,游离端呈漏斗状,有许多须状组织,有拾卵作用
  此外,与壶腹部连接处叫壶峡连接部,与子宫角尖端相连接处叫宫管连接部。
  (2)、输卵管的组织结构:输卵管由粘膜、肌肉、浆膜构成。
  ①粘膜:由上皮和固有膜组成。上皮为纤毛上皮,含无纤毛的粘液细胞,纤毛向宫向颤动,粘液细胞含有分泌颗粒和糖原,其分泌物可供给卵子营养。固有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但壶腹部比较疏松。
  ②肌层:分内环肌、外纵肌两层,无明显界限,靠近子宫端的肌层较厚。
  ③浆膜(外膜):输卵管壁外层均由一层浆膜包裹着,在肌层和浆膜之间有一层疏松结缔组织称为浆膜下层,其中分布着来自卵巢和子宫的血管>(3)、输卵管的生理功能:
  ①输送卵子,精子。通过输卵管的蠕动、系膜的收缩??壶峡连接部。
  ②精子获能、受精、受精卵卵裂的场所。精子进入母牛生殖道后,先在子宫内获能,然后在输卵管内完成整个获能过程,此外精子
  ③分泌机能。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当母牛发情时,输卵管的分泌功能增强,分泌物增多,其分泌物主要是黏蛋白和多糖,这些分泌物既是精子和卵子的运载工具,也是精子、卵子以及早期胚胎的营养液。
  3、子宫
  (1)、子宫的形态和位置:
  母牛牛的子宫由左右两个子宫角、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分组成,子宫类型属于双间子宫(即对分子宫)。经产母牛子宫角往往垂入腹腔,其外形很像靠在一起的绵羊角。子宫角先向前下方弯曲,后转向后上方,两个子宫角基部汇合在一起形成子宫体,子宫体后方为子宫颈。母牛的子宫角长20~40厘米,角基部粗1.5~3厘米。
  子宫大部分位于腹腔,小部分位于骨盆腔,背侧为直肠,腹侧膀胱,前接输卵管,后接阴道,借助于子宫阔韧带悬n>2)、子宫的组织结构:
  子宫壁的组织学构造为三层,外为浆膜层,中为肌肉层,内为黏膜层。黏膜层由黏膜上皮和固有膜组成。黏膜上皮为柱状上皮细胞,有分泌作用。在固有膜内有子宫腺,亦有分泌作用。外层浆膜同子宫韧带的浆膜连在一起。中间的肌层很发达,分泌时即??环肌和较薄的外纵肌组成,在两层肌肉之间,有一血管层,内有大量血管及神经,胎儿的营养即由这一层的血管供给。
  (3)、子宫的是精子进入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②提供精子获能条件及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动物发情周期。
  ④子宫颈是子宫的门户,也是选择精子的贮存库。
  4、阴道:
  阴道是母牛的交配器官,又是胎儿娩出的产道。它前端腔隙扩大,在子宫颈阴道部周围形成阴道穹窿。组织结构包括外层的肌层、内层的粘膜,厚有纵褶??(亦称处女膜),分娩过的母牛阴瓣只留下一点残迹,只见到较矮的横行褶。阴道是个肌性管道,伸缩性很大,分娩时阴道扩大,便于胎儿产出。
  5、外span>1)、尿生殖前庭:是交配器官,也是产道,位于阴瓣阴门之间。前庭两侧靠背侧粘膜下有前庭大腺,呈分支管状。
  (2)、阴唇:阴唇在母牛生殖道末端,分左右两片,构成阴门,上下联合在一起,中间形成一个缝,称阴门裂。阴门外为皮肤,内为粘膜,之间含括约肌与结缔组织。
  (3)、阴蒂:也叫阴核,位于阴门下角的阴蒂窝内。阴蒂黏膜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因而非常敏感。它在母牛的自然交配活动中具生理意义。
  第二节 母牛发情的周期和规律
  一、繁殖规律
  在雌性动物性机能发育过程中,一般分为初情期、性成熟期及繁殖机能停止期。
  1、初情期
  指雌性动物开始出现第一次发情现象的年龄或月龄。它标志雌性从无繁殖能力向有繁殖机能的转变。在这个阶段不能配种,因为此期在性成熟前,更在体成熟之前,动物身体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配种会影响其生殖能力;同时此时配种得到的后代体弱、生长缓慢。黄牛的初情期年龄为6-12月龄。
  2、性成熟
  指雌性动物开始具备正常繁殖能力的时间。雌性生殖器官已发育成熟,卵泡已能够发育成熟。此阶段也不宜配种。牛的性成熟年龄为8~14月龄。
  3、适配年龄与繁殖终止期
  适配年龄:一般指能具备正常的繁殖后代的能力,从生理和体形发育两方面考查。??重的70%时为宜。牛的适nt: 21pt">繁殖终止期:动物繁殖机能逐渐衰退,甚至失去繁殖能力的时期。雌性繁殖是有年限的。但受畜种品种饲养及健康状况不同而有差异。牛的繁殖终止期为13~15岁。
  二、发情表现
  雌性动物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后,在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卵巢上的卵泡发育并分泌雌激素,引起生殖器官和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并产生性欲,雌性动物所处的这种一生理状态称为发情。
  正常的发情具有明显的性欲表现,以及生殖器官的形态变化与机能的内部变化。卵巢上的卵泡发育、成熟和雌激素产生是发情的本质,而外部生殖器官和性行为变化是发情的外部现象。
  正常的发情主要有三方面的征状:即卵巢变化、生殖道变化和性行为变化。
  1、卵巢变化
  雌性动物发情开始之前,卵巢卵泡已开始生长,至发情前2~3天卵泡发育迅速,卵泡内膜增生,至发情时卵泡已发育成熟,卵泡液分泌增多,此时,卵泡壁变薄而突出表面。在激素的作用下,促使卵泡壁破裂,致使卵子被挤压而排出。
  2、行为变化
  发情时由于发育的卵泡分泌雌激素,并在少量孕酮作用下,剌激神经系统性中枢,引起性兴奋,使雌性动物常表现兴奋不安、对外界的变化剌激十分敏感,常鸣叫,举尾拱背,频频排尿,食欲减退,泌乳量减少,放牧时常离群独自行走。
  3、生殖器官发生变化:
  在雌孕激素共同作用下,使生殖道发生周期性生理变化,为交配和受精作准备。
  ①输卵管——上皮细胞上升,纤毛蠕动上升,管腔上升,分泌液上升,输卵管伞充血肿胀。为卵子运输作准备。
  ②子宫——供血增强,粘膜上皮细胞和??精子、胚胎附植创造条件。
  ③阴道部——粘膜充血、潮红、润湿,有粘液分泌,颈口松驰,开张并充血肿胀,为交配作准备。
  ④外阴部——充血,水肿,松软,阴蒂充血且有勃起。

  三、卵泡发育??5-5:卵细胞发生过程示意图
  1、卵子的发生
  雌性生殖细胞分化和成熟的过程称为卵子发生。卵??长和卵母细胞的成熟三个阶段。
  卵原细胞的增殖:动物在胚胎期性别分化后,雌性胎儿的原始生殖细胞便分化为卵原细胞。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形成许多卵原细胞,这个时期称为增殖期,或称有丝分裂期。卵原细胞经过最后一次有丝分裂之后,即发育为初级??卵泡细胞所包围而形成原始卵泡。原始卵泡出现后,有的卵母细胞就开始退化,(卵泡发生闭锁)。自此之后,卵母细胞不断产生的同时又不断退化,到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卵母细胞的数量已减少很多。例如,一头牛出生时有6~10万个卵母细胞,一生中有15年的繁殖能力,如发情不配种,每3周发情排卵一次,总共排卵数也才256个,排卵率仅占0.2%~0.4%,这还是理论上的最高值,实际上??多。由此可见,提高牛的排卵率有很大的潜力,目前采用超数排卵、胚胎移植等新技术,对于提高良种母牛的繁殖力有重大意义。
  卵母细胞的生长:卵原细胞经最后一次分裂而发育成为初级卵母细胞并形成卵泡。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1)卵黄颗粒增多,使卵母细胞的体积增大;(2)透明带出现;(3)卵泡细胞通过有丝分裂而增殖,由单层变为多层。卵泡细胞作为营养细胞为卵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为以后的发育提供能量来源。卵母细胞的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是经过两次成熟分裂(Meiosis)。卵泡中的卵母细胞是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排卵前不久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经分裂前期的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及终变期,进入分裂中期、后??动,核仁和核膜消失,染色体聚集成致密状态,然后中心小体分裂成两个中心小粒,并在其周围出现星体,这些星体分开形成纺垂体,成??道板上。在第一次成熟分裂末期,纺垂体旋转,排出有一半染色体及少量细胞质的极体,称??级卵母细胞(Secondary oocyte )。因此每个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仅为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第二次成熟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为卵细胞和一个极体,称为第二极体,与第一极体一样,所含的细??个极体,称为第三极体和第四极体,所以在透明带内有可能有1-3个极体。
  大多数动物在胎儿期或出生后不久,初级卵母细胞??入持续很久的静止期,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排卵前不久才结束。
  大多数动物在排卵时,卵子尚未完成成熟分裂。牛的??成熟破裂时,放出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排卵后次级卵母细胞开始第二次成熟分裂,直到精子进入透明带,卵母细胞被激活后,放出第二极体,这时才算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大多数家畜,在排卵后3-5天,受精及未受精的卵??化及碎裂;但母马的卵子,排卵后才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同时似乎只有受精才能通过输卵管而进到子宫,未受精的卵子则停留在输卵管内,最后崩解吸收。
  2、卵子的形态和结构
  ①.卵子的形态和大小
  哺乳动物的卵子(Ovum)为园球形,凡是椭圆、扁园、有大型极体或卵黄内有大空泡的,特别大或特别小的都属于畸形卵子。卵子??,所以卵子比一般细胞大得多。鸟类胚胎发育的全过程都依靠卵中的卵黄作为营养物质,其卵细胞就更大。高等哺乳动物仅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依赖卵中的卵黄作为营养,所以卵黄的含量很少。不含透明带的卵子直径大约为70-140微米。
  ②.卵子的结构
  卵子的主要结构包括放射冠(Corona radiata)、透明带(Zona pellucida)、卵黄膜(Yolk membrane)及卵黄(Vitellus)等部分。
  a:放射冠:紧贴卵母细胞透明带的一层卵丘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称为放??有两层明显的被膜,即卵黄膜和透明带。卵黄膜是卵母细胞的皮质分化物,它具有与体细胞的原生质膜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和性质。透明带是一均质而明显的半透膜,一般认为它是由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形成的细胞间质,可以被蛋白分解酶如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所溶解。
  透明带和卵黄膜具有保护卵子完成正常的受精过程,使卵子有选择性地吸收无机离子和代谢产物,对精子具有选择作用等功能。
  c:卵黄:排卵时卵黄占据透明带内大部分容??成一中卵母细胞排出的极体就存在于此。卵黄内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同时还含有色素内容物。卵子的核位置不在中心,有明显的核膜,核内有一个或多个染色质核仁,所含的DNA量很少,而??乳动物排出的卵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并不表现核的形态。
  3、卵泡的发育
  动物在出生前卵巢含有大量原始卵泡,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减少,多数卵泡中途闭锁而死亡,少数卵泡发育成熟而排卵。哺乳动物在发情周期中,实际发育的卵泡数多于能达到成??排卵的卵泡数多2-3倍。
  初情期前,卵泡虽能发育但不能成熟排卵,当发育到一定程度时便退化萎缩。初情期后,卵巢上的原始卵泡才通过一系列发育阶段而达到成熟排卵。卵泡发育从形态上可分为几个阶段,依次为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有的把初级卵泡开始生长至三级卵泡阶段,统称为生长卵泡。??腔前卵泡)和有腔卵泡(或称囊状卵泡),三级卵泡以前的卵泡尚未出现泡腔,统称为无腔卵泡,而将三级卵泡和成熟卵泡称为有腔卵泡。
  ①. 原始卵泡 排列在卵巢皮质外周,其核心为一卵母细胞,周围为一层扁平状的卵泡上皮细胞,没有卵泡膜也没有卵泡腔。
  ②.初级卵泡 排列也在卵巢皮质外围,是由卵母细胞和周围的一层立方形卵泡细胞组成,卵indent: 35.9pt" align="center">
  ③.次级卵泡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初级卵泡移图5-6:卵巢的初级卵泡
  向卵巢??形成多层园柱状细胞,细胞体积变小,称颗粒细胞。开始时这些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卵泡膜紧紧相连,随着卵泡的生长,卵泡细胞分泌的液体积聚在卵黄膜与卵泡细胞(或放射冠细胞)之间形成透明带。放射冠细胞的突起可以保持它与卵黄膜之间的接触,同时,卵黄膜的微绒毛(Microvilli)部分伸延到透明带,这些细胞的伸延可供卵黄营养。
  ④.三级卵泡 随着卵泡的发育,颗粒细胞层进一步增加,并出现分离,形成许多不规则的腔隙,充满由卵泡细胞分泌的卵泡液,各小腔隙逐渐合并形成新月形的卵??母细胞被挤向一边,并被包裹在一团颗粒细胞中,形成半岛突出在卵泡腔中,称为卵丘(Cumulus oophorus)。其余的颗粒细胞紧贴于卵泡腔的周围,形成颗粒层。在颗粒层外周形成卵泡膜,卵泡膜有二层,其中内膜为上皮细胞,并分布有许多血管,内膜细胞具有
  ⑤.成熟卵泡 又称葛拉夫氏卵泡。三级卵泡继续生长,卵泡液增多,卵泡腔增大,卵泡扩展到整个卵巢的皮质部而突出于卵巢的表面。
  发育成熟的卵泡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卵泡外膜、卵泡内膜、颗粒细胞层、卵丘、透明带、卵细胞。
  各种动物??有1个,绵羊1-3个,兔5个,大鼠10个,小鼠8个,仓鼠6个。
  图5-7:成熟的卵泡
  4、卵泡的闭锁和退??上就有很多原始卵泡,但只有少数卵泡能够发育成熟和排卵,绝大多数卵泡发生闭锁和退化。退化的卵泡数出生前较出生后多,出生后,又是初情期前较初情期后多,因此卵泡的绝对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卵泡的闭锁和退化,包括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的一系列形态学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染色体浓缩,核膜起皱,颗粒细胞发??丘细胞发生分解,卵母细胞发生异常分裂或碎裂,透明带玻璃化并增厚,细胞质碎裂等变化。闭锁的卵泡被卵巢中纤维细胞所包围,通过吞噬作用最后消失而变成疤痕。
  闭锁卵泡之所以发生闭锁,可能是由于垂体分泌FSH数量不够,或者是卵泡细胞对于FSH的反应性差所致。FSH浓度不够,颗粒细胞通过芳香化酶的活性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作用就减弱,因而??所以卵泡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性差,卵泡就不能充分发育,而在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便发生闭锁。由此可见,发动卵泡产生雌二醇以及增加颗粒细胞对雌二醇的反应性,这是防止卵泡闭锁的关键。

  四、排卵和黄体形成
  1.排卵类型
  大多数哺乳动物排卵(Ovulation)都是周期性的,根据卵巢排卵特点和黄体的功能,哺乳动物的排卵可分为两种类 >1)自发性排卵 卵泡发育成熟后自行破裂排卵并自动形成黄体。但这种排卵类型所形成的黄体尚有功能性及无功能性之分。??如家畜;二是除非交配(交配剌激),否则所形成的黄体是没有功能的,即不具有分泌孕酮的功能,如鼠类中的大鼠、小鼠和仓鼠等未交期可维持12-14天。
  2)诱发性排卵 通过交配使子宫颈受到机械性剌激后才能排卵,并形成功能性黄体。骆驼、兔、猫等属于诱发性排卵。
  2.排卵的过程
  排卵前,卵泡经历着三大变化:①卵母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成熟②卵丘细胞聚合力松懈,颗粒细胞各自分离span>LH和FSH的释放量骤增并达到一定比例时引起。排卵前卵泡形态与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卵泡发育和成熟,卵泡液不断增加,卵泡容积增大并凸出于卵巢表面,但卵泡内压并没有提高。突出的卵泡壁扩张,细胞质分解,卵泡膜血管分布增加、充??。随着卵泡液的增加,卵泡外膜的胶原纤维分解,卵泡壁变柔软,富有弹性。突出卵巢表面的卵泡壁中心呈透明的无血管区,排卵前卵泡外膜分离,内膜通过裂口而突出,形成一个乳头状的小突起,称为排卵点(Ovulation point)。排卵点膨胀,许多卵泡把卵母细胞及其周iv>
  3.排卵时间和排卵数
  排卵是成熟卵泡在LH峰作用下产生的,从LH排卵峰至排卵的时间,因动物种类而有差异,但在同种动物几乎是一定的。
  4.排卵部位
  一般哺乳动物的排卵部位除卵巢门外,在卵巢表面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排卵,唯马属动物的排卵仅限于卵巢中央排卵窝(Ovulation fossa)处排卵。
  在牛、马和绵羊,不管卵巢上有无前次黄体,排卵在两个卵巢可随机发生。很多哺乳动物一般都是两个卵巢交替排卵,但它们的排卵率并不完全相同,如牛右侧卵巢排卵率约为60%,左侧卵巢约为40%,产后的第一次排卵多发生在孕角对侧的卵巢上。
  5.黄体形成与退化
  图5-8:黄体的形态结构
  成熟卵泡排卵后形成黄体(Corpus luteum),黄体分泌孕酮作用于生殖道,使之向妊娠的方向变化,如未受精,一段时间后黄体退化,开始下一次的卵泡发育与排卵。
  ①黄体的形成 成熟卵泡破裂排卵后,由于卵泡液排出,卵泡壁塌陷皱缩,从破裂的卵泡壁血管流出血液和淋巴液,并聚积于卵泡腔内形成血凝块,称为红体。此后颗粒细胞在LH作用下增生肥大,并吸收类脂质——黄素而变成黄体细胞,构成黄体主体部分。同时卵泡内膜分生出血管,布满于发育中的黄体,随着这些血管的分布,卵泡内膜细胞也移入黄体细胞之间,参与黄体的形成,此为卵泡内膜细胞来源的黄体细胞。各种动物黄体的颜色也不一样,在牛、马因黄素多,黄体呈黄色,水牛黄体在发育过程中呈粉红色,萎缩时变成灰色,羊为黄色。黄体是一种暂时性的分泌器官。
  ②黄体类型 在发情周期中,雌??化,这种黄体称为周期性黄体。周期性黄体通常在排卵后维持一定时间才退化,退化时间牛为14-15天,羊为12-14天,猪为13天,马为17天。如果雌性动物妊娠,则转化为妊娠黄体,此时黄体的体积稍大,大多数动物妊娠黄体一直维持到妊娠结束才退化,而马例外,一般维持到妊娠期160天左右退化,妊娠黄体退化后,依靠胎盘分泌的孕酮来维持妊娠过程。
  ③黄体退化 黄体退化时由颗粒细胞转化的黄体细胞退化很快,表现在细胞质空泡化及核萎缩,随着微血管退化,供血减少,黄??粒层细胞逐渐被纤维细胞所代替,黄体细胞间结缔组织侵入、增殖,最后整个黄体细胞被结缔组织所代替,形成一个斑痂,颜色变白称为白体(Corpus albicans),残留在卵巢上。大多数动物的白体存在到下一周期的黄体期,即此时的功能性新黄体与大部分退化的白体共存。一般的规律是至第二个发情周期时,白体仅有疤痕存在,其形态已不清晰。
  黄体退化的经典说法是由于子宫粘膜产生的PGF2作用所致,但最近的资料(Milvae和Hansel)表明,牛的黄体组织本身也产生PGF2和其它前列腺素。由此看来,黄体的退化并不完全依赖来源于子宫??羊的黄体退化也具有生理作用。离体试验表明,小剂量催产素具有促进黄体作用,大剂量则有溶解黄体的作用。

  五、发情期和发情周期:
  发情期是指发情症状出现前到消失为止的时间。发情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变化,不仅受生殖激素的影响,同时又受饲养、光照、气候等影响。
  发情周期指雌性动物从一次发情的开始到下一次发情的开始的间隔时间。或者从第一次发情期结束到第二次发情期结束的间隔时间。
  牛全年均可发情,发情周期的阶段划分方法有两种
  1、四期分法:
  ①发情前期:发情前(卵泡)的准备期。
  特点:上一次周期黄体进一步退化,卵巢上有新的卵泡发育生长,雌激素也开始分泌,生殖道供血上升,毛细血管扩张伸展。
  渗透性增强、阴道、阴道粘膜粒度充血、肿胀、子宫颈略变软,腺体分泌活动增加,粘膜上皮C增生。此阶段动物尚无性欲表现。
  ②发情期:母畜性欲达到高潮时期,也是发情征状集中表现的时期。
  特点:卵巢卵泡迅速增大,雌激素分泌增多,强烈刺激生殖道,使阴道及阴门粘膜充血,肿胀明显,子宫粘膜显著增生,子宫颈充血,管道松驰,子宫颈口开张,湿润,腺体??育很快,多数在末期排卵。
  另外,还有明显的精神状态的变化,有强烈的性欲表现,愿意接近公畜等,判断发情主要靠这个阶段。
  ③发情后期:是指排卵后,黄体开始形成时期,即发情表现的恢复期。
  特点:卵泡已由黄体代替,雌下降,孕上升,因而各种器官的逐渐恢复正常,只有子宫内膜渐增厚(孕素作用为静止状态。
  ④休情期:(间情期)是黄体活动期,具体指由黄体形成→黄体萎缩前的阶段。
  特点:黄体活动旺盛,动物处于静止休情状态。
  图5-9:发情周期的四期分法图示
  发情前期tr> 
  发情期
  发情后期
  间情期


  2、二期分法:以卵巢组织学的变化来划分
  ①卵泡期:卵泡开始发育并渐成熟,分泌雌激素,刺激生殖道变化并产生性欲,最后卵泡破裂排卵。包括发情前期与发情期。
  ②黄体期:卵泡破裂后形成黄体,直到黄体萎缩退休为止。它包括发情后期和休情期。
  六、母牛发情周期的特点:非季节性
  1、发情周期:平均21天(青年母牛20天),范围为18-24天,个别不在此范围内,若超过很长时间,则可能是2个周期(其中有一个安静发情)
  2、发性期(或发情持续期):
  指发情征状出现到结束阶段。时间平均18小时(10-24小时),其受气候、季节、营养等条件影响。
  3、排卵时间:一般在发情结束后10-15h(或发情开始后28-32h)。牛的排双卵率为0.5-2%;交替刺激有利于排卵,发情开始——结束后6h受胎率高。
  4、发情后流血现象:
  大多母牛在排卵后,子宫有流血现象,主要因为发情时,雌激素的刺激,造成子宫内膜微血管破裂的结果。
  5、产后发情:
  多在产后35-50天左右发情。有的100天或更长时间。安静发情多见于产后25-30天左右。
  第三节 母牛的发情鉴定
  发情鉴定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母牛,正确掌握配种时间,防止误配漏配,提高受胎率。通过发情鉴定,可??定母牛发情的方法有外部观察法、阴道检查法和直肠检查法等。
  1.外部观察法
  外部观察法是鉴定母牛发情的主要方法,主要根据母牛的外部表现来判断发情情况。母牛发情时往往表现兴奋不安,??它牛爬跨。被爬跨的牛如发情,则站立不动、并举尾,如不是发情牛,则往往拱背逃走;发情牛爬跨其他牛时,阴门搐动并滴尿,具有公牛交配的动作,外阴部红肿,从阴门流出粘液。发情盛期粘液稀薄透明,牵缕性强;发情后期粘液量少粘性差,乳白色而浓稠。
  2.阴道检查法
  阴道检查法是用阴道开张器来观察阴道的粘膜、分泌物和子宫颈口的变化来判断发情与否。
  发情母牛阴道黏膜充血潮红,表面光滑湿润;子宫颈外口充血、松弛、柔软开张,排出大量透明的牵缕性黏液,如玻棒状(俗称吊线),不易折断。黏液最初稀薄,随着发惰时间的推移,逐渐变稠,量也由少变多。到发情后期,量逐渐减少且黏性差,颜色不透明,有时含淡黄色细胞碎屑或微量血液。不发情的母牛??。
  发情初期:阴道有阻力,粘膜粉红,无光泽,少量粘液颈口略开。
  发情高潮阶段:滑润,潮红有光泽,处女牛粘膜有血丝,颈口开启。
  发情末期:粘液少而粘稠,颈口闭合,色淡。
  3.直肠??正常发情的母牛其外部表现是比较明显的,所以用外部观察法就可判断牛是否发情。阴道检查是在输精时作为一种鉴定发情的辅助方法。目前随着直肠把握输精的进展,直肠检查法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采用。把臂伸人母牛直肠内,隔着直肠壁触摸卵巢上卵泡发育的情况来判断发情与否。??动的卵泡。排卵后,卵泡壁呈一个小的凹陷。在黄体形成后,可以摸到稍为突出于卵巢表面、质地较硬的黄体。
  图5-10:21pt">(1)直肠检查操作步骤为:
  ①准备工作:准备衣服,手套;指甲要剪短,磨光,防直肠破裂;洗手,准备润滑液(液蜡,软皂,油粉团)。
  ②保定动物:牵入保定架,保定好。尾巴固定在一侧。
  ③站立于牛正后方,双脚前后站立,根据情况进行左右检查。并诱导排尿粪等。
  ④手指并成锥体形,通过肛门进入直肠。
  ⑤掏尽宿粪,若有肠收缩过紧成扩张则应分散其注意力,待牛体恢复正常时,再检查。
  ⑥检查完毕后,消洗和消毒。
  (2)直肠检查的指标
  ①弹性:指卵泡壁在指le="text-indent: 21pt">②波动:卵泡壁因受外界压力(指压);卵泡液受挤而向壁部冲击的触力及冲击的范围,波动实质是卵泡液受到压力后的流动。
  ③卵泡壁的厚薄:指泡壁由厚变薄的程度及速度。
  (3)直肠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①发现努责,过于扩张,膀胱挤尿,停止检查。  
  ②分清卵巢和球类,防??分牵拉,到处抓。
  ④防止时间过长。
  ⑤注意人畜安全。
  母牛卵泡发育过程的特征如下表所示。
  表5-1:母牛卵泡发育的特征
  卵泡发育
  时    期 特    点 外 在 表 现
  卵泡出现期 卵巢表面有一个泡,触感一个软化
  波动不明显。弹性较强。 刚开始发情,症状不明显。为时10h
  卵泡发育期 卵泡突出呈小球状,波动明显,弹性减弱 发情处于盛期,较可酌情进行/tr> 
  卵泡成熟期 卵泡增毛最大体积,壁变薄,波动明显,有一触即破之感。 发情症状减弱,本交或人工授精的良好时机,为时6-8h。
  卵泡排卵期 卵泡壁破裂,液出流失,壁松软,成一小凹陷,6-8小时后形成黄体,黄体质地柔软,表面突出,体积0.5-0.8cm。成熟后可达2-2.5cm。配种已晚。 性欲消失后十几小时(约10-15h)。夜间排卵多于白天,右侧卵巢活dy> 

  (4)判断卵泡排卵时注意事项:
  ①综合判断:注意卵泡大小,排卵窝丰满程度,卵泡壁厚薄,弹性强弱,卵泡波动现象,母畜有无痛感。
  ②注意卵泡与黄体觉。卵泡的形状像半个弹球扣在卵巢上一样,而没有退化的黄体一般呈扁圆形,稍突出于卵巢表面;b卵泡的生长过程是渐进性变化,由小到大,由硬到软,由无波动到有波动,由无弹性到有弹性。而黄体则是退行性变化,发育时较大而软,到退化时期愈来愈小、愈来愈硬;c黄体与卵巢连接处有明显的界限且不平直,而正常的卵泡与卵巢连接处光滑,无界限。
  ③区别大卵泡与囊肿:大卵泡超出正常卵泡体积,发育胗壁厚,波动不明显,维持时间长,能排卵受胎;囊肿,时间长,无明显变化,体积往往很大,不能排卵??定的方法还有电测法、仿生学法以及生殖道粘液pH测定法等,但应用均不及上述方法普遍。
  第四节 影响发情的因素
  对母牛发情影响比较明显的因素有牛的品种差异、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别。
  1.品种
  不同种的牛或不同品种的牛,初情期的早晚及发情的表现不同。一般情况下,大型品种初情年龄晚于小型品种的牛。如奶用小型品种娟姗牛初情年龄为8月龄,而更赛牛和荷斯坦牛为11月龄。肉用牛品种初情期的年龄往往比乳用品种为迟,而母水牛初情期更迟,一般约为13—18个月。母牦牛的初情期平均为24个月。
  2.自然因素
  由于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不同的牛种或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各自的发情特征,虽然这种特征随着饲养方式的??能看出来。
  母牛发情持续时间长短亦受气候??季节短。在炎热的夏季,除卵巢黄体正常地分泌孕酮外,还从母牛的肾上腺皮质部分泌孕酮,导致发情持续期缩短。草原放牧饲养的母牛,当饲料不足时,发情持续期也比农区饲养的母牛短。
  3.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然环境对母牛发情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亦是因营养水平的变化所致。一般情况下,良好的饲养水平可以增加牛的生长速度,提早牛的性成熟,也可以加强牛的发情表现。牛的体重变化与初情期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牛的健康生长,有利??水平的营养比较,前者可以使牛??饲养条件下,平均在9.3月龄(280天)即进人性成熟期,而在饲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初情期可能要晚3—6个月。
  在牛自然采食的饲料中,可能含有一些物质,影响牛的初情期和经产牛的再发情。如存在于豆科牧草(如三叶草)中的植物雌激素,就可能影响牛的发情特征。我国传统上在早春季节利用某些??证。长期采食三叶草后,母牛流产率增高,处女牛乳房及乳头发达。而北美疯草据认为含雌激素样物质及其他“毒素”;可以影响精子和卵子生成。实验研究表明,??和成熟,导致21.1pt">4.生产水平和管理方式
  母牛的发情表现与生产性能有关,肉用牛性表现往往没有乳用牛明显,而产奶量高的奶牛个体,其发情表现有时也没有其它牛明显。其原因可能与高产奶牛产奶代谢功能的旺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与发情有关的生殖内分泌作用所致。过度肥胖的牛,发情特征往往不明显,可能与激??恢复发情的??可较低产奶牛约延长9天才出现发情,每天挤奶或哺乳次数越多,间隔越长。营养差、体质弱的母牛,其间隔时间也较长。肉牛产前、产后分别饲喂低、高能量饲料可以缩短第一次发情间隔,如产前喂以足够能量而产后喂以低能量,则第一次发情间隔延长,有一部分牛在配种季节不发情,这部分牛倘要提前配种,必须尽可能采取措施(提早断奶等),让牛提前发情。
  第六章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在畜牧生产中的意义
  1、提高了优良种公畜的配种效能和种用价值,扩大了配种母畜的头数:人工授精可以超过自?